一、美媒报道春运,称其为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活动。除了中国,全球任何国家的基础设施在这个规模的运输量面前都会瘫痪,而中国则运用新技术努力减少拥堵情况。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月23日报道《年度最大规模人类迁徙在中国上演》,称中国春运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活动,而今年的规模胜过往年。从1月21日至3月1日期间,中国的出行人次可能接近30亿,其中公路24.6亿,铁路4.13亿,航空7300万。
这样规模的人口运输可以让除中国以外任何国家的基础设施瘫痪,但中国毕竟是中国,其基础设施可以满足大规模运输的需要。
文章称,中国高铁总长度居世界第一,最近又新开10条高铁线路缓解春运高峰,使高铁总长度达到29000公里。中国开始运用高铁、人脸识别、电子车票等新技术来应对这段时间的拥堵状况。中国十大机场都会24小时运作,电动汽车也会找到7400个充电站。另外700万人将出境游,飞往超过90个海外目的地。
二、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评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认为国家参与经济可以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事情,并代表着未来公司治理的发展方向,但中国政府需要在某些领域分离国家与市场的责任,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生存。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1月21日刊登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的文章《中国发展模式的前途》。文章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战略始终在发展,政府展现出改进的意愿和引领复杂转型的能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在不断演变。如今一些人认为,党和国家必须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维护社会安定,从而维持经济发展;另一些人则认为,国家不要再参与市场,而要成为裁判者、监管者和仲裁者。
文章认为,国家在中国发展中不可或缺,不仅投资基础设施和科技研发等领域,还是新兴市场和私营部门机构发展的后盾。治理不平衡现象、确保增长模式的包容性无法依靠市场的一己之力,同样需要国家的参与。国家还可以解决市场不能轻易或高效解决的协调问题。
中国在公司治理上从未采取西方主流的股东价值模式,而是一直坚持多利益相关方模式——这也是西方未来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代表非所有者利益相关者,也就是公共利益。
在这篇文章下面,《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的读者评论道:
ELIZABETH PULA:中国政府基本上控制着国内的通信基础设施。虽然关于这一点会有很多人颇有微辞,不过中共及其强大的领导层可以把民众团结在一个共同的国家目标之下。美国领导人则决意要破坏自己的国家,而这对他们自己也是没有好处的。中国人的特征是清晰可辨的:他们的集体主义文化、语言、习俗、政治认同和集体意志。而美国人的自我认同则失落已久仅剩下不多的残余了。特朗普是个活在过去的人物,只会说些空洞无物的话。
三、美媒和港媒认为中国在稳步低调地推进“一带一路”。美国《纽约时报》1月22日以《中国静悄悄地推动“一带一路”》为题刊发报道,称“一带一路”已经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但中国最近却给它降了调,静悄悄地推动它而不是高声宣扬。中国高官没有参加达沃斯论坛关于“一带一路”的子论坛。
这篇报道称,自去年夏天以来,中国高层领导就很少再高调谈论“一带一路”倡议,这次在达沃斯也没有谈到具体数字,与会的嘉宾和主持人都从侧面看出中国官方在如下两个方面更加谨慎,一是如何决定对外投资,二是如何对外宣传。但没有人怀疑中国仍将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甚至印度等国仍然在担心无法与其竞争资源。
此外,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1月23日也刊文《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为全球贸易带来1170亿美元增量》,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将增长1170亿美元,其中560亿是出口增量,610亿是进口增量。这将使全球贸易额增长0.3%,全球经济增长0.1%。尽管部分沿线国家还没有获得投资,或对中国投资有所保留,但它们都乐于开展贸易,所以它们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会进一步加强。
这篇报道称,来自中国的需求对各国市场都有巨大的好处,“一带一路”项目可以提升各国的竞争力,提高互联互通程度,去除中国过剩产能,使中国企业更加国际化,使人民币更加自由化。
四、英媒认为华为无法参与一些国家的5G建设,美国可能会对华为开出罚单,华为员工的收入会因此受到影响,但该公司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英国《金融时报》1月23日刊文《华为必将脱离困境》,称许多人认为华为无法参与全球市场的5G建设,必将遭遇困境,但孟晚舟事件其实根本没有伤及华为的业务,华为今年收入预计将达到1200亿美元。除了那些对华为下禁令的国家,还有很多国家要购买它的5G移动通信设备,另外一些电信公司还是会用华为的设备。诺基亚和爱立信等竞争对手难以提供足够的技术人员来维护网络和解决故障。
文章称美国对中兴的芯片禁售令对华为的伤害没那么大,因为华为的芯片等技术更加垂直集成化,此外华为采购的还有软件和专利,不仅是实体零部件。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可能对华为开出比中兴更高的罚单,直接影响华为员工的收入,但华为仍然会继续前进。在这篇文章下面,《金融时报》网站的读者评论道:
Cassandra:关于华为公司以及该公司当下的困境,我在这里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观点,这几点也是人们不太提到的。第一,如果中国对英特尔、高通、博通等公司的产品直接下禁令会导致这些公司陷入瘫痪。那么问题在于,美国人知道这个情况吗?这些公司的持股人知道这个情况吗?第二,华为公司向西方很多技术领域的科研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对这一资金来源的打击将导致很多项目资金不足,华为的资金将转向资助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项目(顺便提一下,牛津大学已经决定放弃华为提供的资金,这是非常不明智的);第三,若华为遭到排斥,欧洲的电信设备市场将被诺基亚和爱立信瓜分(这是当然的,这两家公司本就是欧洲公司),美国和英国在研发5G网络通信技术方面的人力资源并不充足;第四,如果拒绝使用华为产品,我们将在一两年后承受市场竞争不足的后果。目前诺基亚、爱立信和华为三家公司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华为稍微领先。如果华为被挤出市场而我是诺基亚或爱立信的老板的话,我就会提高产品价格(这是非市场竞争因素导致的);第五,当你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中国的市场规模有多大,中国有14亿人口。
Whitespace:太多廉价的键盘侠了(用他们的行话来说)。对他们来说,直面现实是残酷的。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到底是哪一家才应该是美国的供应商呢?你们也许会不择手段搞掉华为,可是聪明人都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政府不自己发展5G技术呢?正相反,美国让很多政府部门关了门,像对待福音派基督教一样对待科学研究。
tdal1moe回复Whitespace:5G不过是美国已经落后的另一个关键技术领域,其他的还有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而且生物技术也快了……不过别担心,硅谷正在为我们的千禧一代研发最酷的手机应用。
五、印媒认为印度应该向中国学习选贤任能。《印度时报》1月21日刊文《中国奇迹的关键:培育人才和废除教育配额能帮助印度走向繁荣》,文章称印度在高等教育和公务员岗位给贫困人口10%的固定配额,这反映出中印两国在人才管理上的不同。人才是一个社会最稀缺的资源,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是最关键的。
该文称,所有民主国家都很难平衡卓越和公平这两件事,印度给贱民配额是为了消除种姓制度的历史遗毒,但那只是暂时措施,不应该持续70年。印度教育不重视结果,未能使学生掌握求职本领,印度经济模式没能创造足够的高质量工作岗位。印度并没有真正理解选贤任能在中国经济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千年以来,贤能政治一直是中国选拔官员的主要渠道,并通过印度传到了英国。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印度关注中国的经济改革,却未对中国的政治改革给予足够关注,往往带着选举民主和人权的滤镜看待中国。但实际上中国不断追求贤能政治,大大提高国家的领导能力,消除贫困使中国成为一个拥有大量中产阶级人口的国家。未来印度应该向中国学习选贤任能,把民主与贤能政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像中国一样同时实现繁荣和平等。
在这篇文章下面,《印度时报》网站的读者评论道:
sanjyochopra:本文作者的确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有着14亿人口的中国能够在社会等级制度中执行一种选贤任能的体制,我们为什么不能呢?我们是时候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了,印度的教育体制应该更加目标明确、更加符合现实。
Bala Srinivasan:作者此文给出的药方直击问题所在。可是印度有着巨大的人口规模,贫困现象也非常严重,我们需要时间才能解决文中提到的那些问题。不过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印度似乎已经克服各种困难,恢复了国家的荣誉,恢复了我们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Ashok:印度和中国有很多理由维持和平,两国永远不会走向战争。看起来,印度难以取胜的战斗其实是发生在民生领域,当然也就是经济发展这个领域,另外还有教育、医疗等等……在这些领域,印中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